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飞起来

请你鼓励我成功!

 
 
 

日志

 
 

语文课,请多一些学生的主动参与  

2015-03-09 14:36:46|  分类: 语文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5年3月1日星期日
  语文课,请多一些学生的主动参与
  一个寒假,要做的事情不多,可让我静下来好好看看书的机会真的也不多。人情世故,朋友相聚,走亲访友,看望双亲……都成了寒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天上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有些不太适应。首先是学生的不适应,一个寒假过去,学生们似乎一下子木讷了许多,原本上课的程式也不太适应了;其次是我,完全由着性子来,没有一点调节。下课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讲。
语文课,请多一些学生的主动参与 - wanglei710302 - 飞起来
 
  今天讲得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篇传统经典课文,昨天和今天上下午各一节课,上午就讲了一段泥墙根的乐趣,即课文第二自然段。总想把所有的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可学生到底这到多少--学生可以通过课外资料了解到很多,我真的不知道。
  事实也证明我讲的太多,学生真正了解的太少。今日的复习中,很多学生就对昨天讲的内容回答不上来。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我应该好好地检讨自己。下午的一节课,我就让学生自己来回答,哪怕不对也要让学生说。最后的总结回顾中,效果明显好于上午。
  也许是开学第一天,学生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之中;也许分别太久,师生之间渐渐丢失了原有的默契和了解,但最终的效果告诉我应该围绕学生来随机变换自己的教学形式,便慢慢形成固定的课堂风格和师生间的教学风格。
  这些是今天上课的一点体会。
  再从学习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真的感觉到备课永远是无止境的。单从教学的次数来说,这篇课文已经讲过十几遍了了,我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讲的:百草园主要抓住“乐园”这一特征来写的,作者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来写百草园的,另外运用了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来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更加凸显了百草园是一个“乐园”的特点。我想,很多同仁也是这样讲授的,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的梳理课文结构的。
  可清华附中的王君老师却有着不一样的思路。用王老师的话来说,“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教”。试想,在讲授百草园的时候,先找春季、然后夏季、秋季、冬季。春天里再说动静结合,从高到低,色香味多角度,等等,这样琐碎的肢解,学生会感兴趣吗。我敢说不能,要是一位教师不反复看参考书或从教多年,想一下子把所要反映的问题全部说全也是难得的,更不用说学生了。王老师梳理了三件事:陶醉泥墙根、沉醉鬼故事、雪地捕鸟雀。有点上的着笔,有面上的涂抹,有想象联想的组合。这样的梳理课文怎能不激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热情呢。王老师的思想从哪里来,就像她讲授课文那样是从反复诵读中提炼感悟出来的,我们不能总是限于参考书的限定的圈子里。
  王老师让学生生动而反复读课文来提炼的。于永正老师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李镇西要求学生要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王君老师提出,学得精彩的标志是读的精彩。凡此种种无不在说明语文课堂上读的重要性。前些时候,就有专家提出语文中的语文味,一些教师机械地讲解课文,殊不知,学生根本就没有对文本进行彻底地阅读。这样的语文课已经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类似数学题目一样的技能性学科来对待了,完全丧失了语文的人文性的特点。
  语文课的学习和教学还是应该多一些学生的参与,少一点生硬地讲解。
  今日日程
  一、今日天气:晴,昨晚0点入睡,今早6点起床。今天是我写行动日记第1548天。
  二、今日记录:早6点起床,7点20分抵达学校,督促学生背诵古诗文,晨会后早读,第1、2节课,分别在两班上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课时,第3、4节课,备课组会,分别填写了教学计划表和进度表。中午短暂休息后,批阅完一班生字本,13点20分进教室蹲班,继续批阅2班生字本,第5节课,坐于操场一边批阅完1班的作业本,第6节课,下操场锻炼,第7节课,批阅2班作业一半。第8节课,班会课。下午放学参加酒局,后到父母家让父亲给我写布置教室的材料。和母亲到体育场锻炼,返回时竟看到老父亲在路上像年轻人一样跑着锻炼,真的有些诧异了。回到家和妻子拉了一阵家常,而后写了当日日记。
  三、今日健康、感恩、读书。
  操场跑步10圈,体育场快步走4000米,跑步1200米。听《大秦帝国》第二部31、32集。阅读莫言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531至540页。阅读《励志人生》总第86期71至80页。阅读励志书籍《目标》11至20页。阅读《旅途教育周刊》第416期21至30页。听恐怖小说《荒宅恐怖夜》第2集。
  评论这张
 
阅读(320)|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